电刺激疗法是在Yasuda对机械应力电位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证明受压的凹侧呈负电位,凸侧(张力侧)产生正电位。在活体,凹侧产生新骨,凸侧出现骨质吸收。实验证明导入微量直流电亦能刺激骨生成。Friedenberg等于1971年首先报告用直流电刺激治愈1例胫骨踝部骨折不连接。目前用于临床治疗骨不连的电刺激方法,有恒定直流电、脉冲电刺激、电磁场与电场,以及驻极体等,其中以恒定直流刺激(半侵入法)和低频脉冲电刺激最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