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n和Wolf最早在1971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监护时检出的室性期前收缩进行分级,旨在评价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预后和抗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此后经过不断完善,形成目前通用的Lown分级系统(表9‐。尽管导管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异常(心室晚电位阳性),左室功能不全(射血分数< 40%)等均是筛选心律失常事件高危患者有价值的方法,但大量的AECG监测结果表明,通过对有无心律失常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