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第7节 鼠 咬 热

鼠咬热(rat‐bite fevers)是指在被鼠类咬伤后被小螺菌(Spirillium minus)或念珠状链杆菌(Streptobacillus moniliformis)感染所引起的传染病。亚洲的鼠咬热多由小螺菌引起,而在美国则不然。小螺菌引起的鼠咬热在流行病学方面与由念珠状链杆菌相似,唯一的不同点是,小螺菌经口吞入后不引起疾病。小螺菌所致鼠咬热经1~4周的潜伏期,被咬伤部位出现疼痛、肿胀、颜色变紫,伴有局部淋巴结炎及淋巴结肿大。未经治疗的小螺菌性鼠咬热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心内膜炎。鼠咬热的两种病原体都 ......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下册)》
书名:《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下册)》
栏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下册) > 第21章 螺旋体和立克次体感染性疾病
作者:胡亚美 江载芳
参编:陆华,申昆玲,左启华,江载芳,李同
页码:1034-1035
版本:7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