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第二章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研究对于炎症性肠病治疗的影响和意义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类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大致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两种疾病。进一步研究发现柳氮磺吡啶在肠道远端被结肠细菌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5‐ASA)和磺胺吡啶,而缓解肠道炎症的活性成分正是5‐ASA。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和各种免疫抑制剂作用机制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炎症性肠病存在的是免疫紊乱,免疫抑制剂的作用称为免疫调节剂比较妥当。针对免疫紊乱,人们开始对某些环节进行干预,从20世纪90年代 ......

——《炎症性肠病》
书名:《炎症性肠病》
栏目:炎症性肠病 > 第二篇 临床篇
作者:冉志华 刘文忠
参编:丁佳,万燕萍,马雄,王霞,王天蓉
页码:185-186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