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将物理化学溶液理论引入泌尿系结石成因的研究中,认为泌尿系结石形成可能经历尿中结石盐的过饱和、成核、生长或聚集以及固相转化等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提出结石形成的过饱和结晶学说(Robertson,1969、1976。如果以尿石盐的溶解度为特征,用溶度积(Ksp)和生成积(KFp)可将尿液区分为不同的物理化学状态:未饱和、饱和与过饱和。过饱和尿是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先决条件,即过饱和是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化学驱动力。尿液的过饱和度可用相应的活度积(activity produ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