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μ m的微粒在下气道和肺内有较多的沉降,其中1~3 μ m的微粒有最理想的细支气管和肺泡内沉降,5~10 μ m的颗粒主要沉降在大气道,而10~15 μ m的颗粒几乎全部截留在鼻咽部。微粒密度增加,沉降量增加。所以,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应训练患者的呼吸方式。雾化吸入的药物颗粒根据其溶解特性的不同,在各部位具有不同的吸收率,脂溶性药物能溶于生物膜类脂中,较易吸收,且与其脂/水分配系数相关,水溶性药物需通过生物膜的膜孔来吸收,吸收率与分子大小负相关。当气管内存在分泌物时,可形成气‐液相界面,大量微粒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