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第三节 脊源性胃下垂

脊源性胃下垂系指由于脊柱失稳,神经肌肉调节失衡,导致胃壁张力下降,伴有消化不良、慢性腹痛、便秘、腹泻等症候群。一般以胃小弯弧线最低点下降至髂嵴连线以下,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偏移时,称为胃下垂。脊柱平衡失稳引起胃下垂的具体机制目前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椎旁交感神经节受刺激或压迫有一定的关系。由于胃下垂是由多种原因造成,故临床上应寻找病因,对于排除其他原因后的胃下垂且伴有脊柱失稳症状者,可行脊柱手法治疗,纠正棘突偏歪,解除压迫及刺激。经常饭后腹痛,腹胀,肠鸣,腹泻一年,在内科经胃肠钡餐检查,诊断为胃下垂,经多方治疗, ......

——《临床脊柱相关疾病》
书名:《临床脊柱相关疾病》
栏目:临床脊柱相关疾病 > 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的脊柱相关病症
作者:董福慧
参编:王立东,王守东,刘秀芹,乔晋林,李石良
页码:347-350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