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病变主要位于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局部肠黏膜充血、水肿,可出现浅表溃疡。滋养体靠吸盘附着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微绒毛上,导致微绒毛构型改变。扫描电镜证实绒毛变性、水肿、移位,滋养体下面的黏膜柱状上皮高度降低,肠腺增生,空泡形成,伴有不同程度的黏膜萎缩。在微绒毛之间、隐窝、上皮细胞内、黏膜下层、固有层及肌层可发现滋养体。重者微绒毛萎缩,黏膜下层和固有层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免疫反应作为发病机制成为近年研究热点。小于6个月婴儿感染少见和人乳有保护作用,是因为抗体和来自人乳中甘油三酯产生的游离脂肪 ......

——《实用传染病学(第三版)》
书名:《实用传染病学(第三版)》
栏目:实用传染病学(第三版) > 第二十章 原虫病 > 第三节 贾第虫病
作者:李梦东 王宇明
参编:牛俊奇,吴观陵,贾杰,斯崇文,白雪帆
页码:1082-1083
版本:3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