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骏仁教授在2001年指出:“在整个心血管药物的范畴内,我国在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研究远远少于抗高血压药、调脂药”。我国应用普罗帕酮、胺碘酮远远早于美国,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缺乏有计划的研究。如早年我国用胺碘酮的剂量掌握不合理,维持量大,以至于发生了少数甲状腺功能异常和个别肺纤维化的案例。此后我国医生意识到用量错误,在临床中将胺碘酮维持量减小,使得安全性大大提高而疗效不减,我们对于这一点的认识早于美国,但却缺乏客观数据支持。因此,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进展主要依赖于更好地应用已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中国胡大一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