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是由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肉芽性病变,当时的消炎止痛药仅有水杨酸类,而磺胺则是当时主要的抗感染药,因此研制了一种将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通过偶氮键联合起来的化合物,即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SZ)。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McConkey对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重新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继之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这一结果。SSZ口服后在胃肠道吸收大约30%,其余的在消化道降解为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而大量磺胺吡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