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病因学]五、BMPR2突变与肺动脉高压

第3种突变类型为BMPR2细胞内受体激酶区的错义突变,根据所取代的氨基酸不同而分为K1及K2两个亚型,前者主要是编码激酶区域的半胱氨酸残基被取代,而后者主要是受体激酶编码区的天冬氨酸或(和)精氨酸残基被取代。因此有人提出了BMPR‐2信号途径的“二重打击学说”:即BMPR‐2的基因突变是第一次打击,患者可能出现肺动脉高压,也可能不出现,但此类患者在经历二重打击如环境因素的改变(服用芬氟拉明)或染色体突变后可出现肺血管重塑,肺动脉高压形成。 ......

——《肺循环病学》
书名:《肺循环病学》
栏目:肺循环病学 > 第一篇 肺循环病学基础 > 第八章 肺循环疾病遗传学 > 第一节 肺动脉高压遗传学
作者:陆慰萱 王 辰
参编:程显声,陆慰萱,王辰,张伟华,谢万木
页码:107-10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