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二、肌松药作用机制

经兴奋(动作电流)沿轴突传至神经末梢,而使神经终板处接头前膜内的囊泡内的乙酰胆碱释放至介于接头前膜与接头后膜之间的神经下间隙。当用抗胆碱酯酶药后,分解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使乙酰胆碱存在时间延长,可反复参与肌松药竞争受体,使终板电位总量增加达到激发肌纤维动作电位阈值则可逆转非去极化肌松药的阻断作用,但其残留在终板区域的肌松药的消失,还需待其进入循环后才能被清除。

……
——《临床药物治疗学》
书名:《临床药物治疗学》
栏目:临床药物治疗学 > 第二十三章 临床麻醉药物治疗学 > 第四节 肌肉松弛药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作者:陈文彬 罗德诚
参编:曹钰,陈德珍,陈文彬,陈晓平,程德云
页码:805-807
版本:3
出版时间:2004-1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