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生理学](一)染色质和DNA 水平调控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在DNA 水平的调控,即外遗传方式调控,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染色质(chr omatin)或染色体(chromosome)是由DNA 与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 及其他物质结合而成的,其线状DNA 双链以组蛋白为核心缠绕形成核小体(nucleosome),许多核小体呈串珠状排列,再经过反复盘绕折叠形成染色单体。组蛋白与DNA 结合,可保护DNA 免受损伤,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抑制基因的表达。由H2A、H2B、H3、H4 组蛋白组成的核心组蛋白与DNA 结合以后(尤其是结合在基因调控区),可对基因转录产生抑制作用,基因的转录活性较裸露的DNA 其转录活性可降低4倍,如果H1 组蛋白加入,则基因转录活性会降低25~100倍。在各种组织都表达的基因,如管家基因的调控区多呈低甲基化;而在组织中不表达的基因多呈高甲基化。 目前认为,甲基化影响基因表达的机制有以下几种:①直接干扰转录因子和启动子识别位点的结合,使基因不能转录;②与转录抑制因子结合引起基因沉默;③改变染色质的结构调节基因转录。而富含Cp G 的区域(称作Cp G 岛,大约1kb,相当于60%由RNA 聚合酶Ⅱ转录的人类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则保持着非甲基化的状态。Cp G 中的胞嘧啶甲基化抑制基因转录,而DNA 去甲基化能增加基因的表达。 大部分情况下,人类疾病有半数原因与基因遗传有关,另一半则取决于基因组外遗传变化,这种基因组外遗传变化不改变遗传信息,但可导致细胞遗传性质发生变化,被认为是控制基因活动的“开关”。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一篇 精神药理学基础 >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 > 第二节 分子遗传学——核酸的分子生物学 > 二、基因表达的调节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48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