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床角度考虑,治疗用蛋白药物的安全性性质主要包括三方面:一为其药理作用的放大或延伸。二为免疫毒性,包括免疫原性、免疫抑制、免疫刺激及过敏反应。除人源性重组蛋白本身会对动物有免疫原性外,在重组蛋白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细胞物质和培养基成分等可能微量存在于重组蛋白制品中,这些杂质也可作为免疫原或者起辅助作用来激发针对治疗蛋白的免疫反应。与小分子化合物不同的是,重组蛋白药物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常常难以找到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ly tolerated dose,MTD)。给药途径和频率应尽可能贴近临床拟用的途径和频率,同时要关注重组蛋白药物在所用动物种属的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以及可安全、人道地给予的药物体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