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心苷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肿的最重要的一类药物,15世纪起即有人使用洋地黄制剂治疗心衰,但真正应用纯的强心苷则始于上世纪。结构上C10和C13位通常是两个角甲基,C3位是与糖基成苷的羟基,C14,C12,C16位有时亦有羟基取式,这些羟基的存在对分配系数和药动性质都有影响,C17位一般为α β不饱和五元内酯取代(强心甾烯类Cardenolides,1)。强心苷的糖基通常为D葡萄糖,D洋地黄毒糖,L鼠李糖和D加拿大麻糖,并以β构象与苷元连接。其血药浓度较稳定,与肾功能关系不大为其优点,但其半衰期较长,作用发生较慢(2h呈效,8~12h方达最高药效)主要适用于慢性充血心力衰竭,宜先用全效量,再用维持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