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4﹒4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早在六十年代已认识到奎尼丁所致晕厥是由于尖端扭转型室速、心室颤动引起,多发生于用药早期。八十年代初期,临床及电生理检查证实,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患者可出现新的心律失常,或原有的心律失常恶化,并可危及生命。CAST的目的是评价心肌梗死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美国10个心血管病研究中心选用恩卡尼、氟卡尼和莫雷西嗪治疗心肌梗死后6个月~2年内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经过长期、随机、双盲对照观察,结论是用药组室性心律失常能被有效控制。这种结果提示致心律失常作用并非只发生在用药初期,某些短期应用疗效很好的药物却在长期治疗中室性早搏明显减少时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并引起死亡率增加。

……
——《实用治疗药物学》
书名:《实用治疗药物学》
栏目:实用治疗药物学 > 第9章 主要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 > 4 抗心律失常药物
作者:耿洪业 王少华
参编:方子季,宋文宣,马海燕,王峰,李杨
页码:712-714
版本:2
出版时间:2002-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