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四、药动‐药效结合模型

在非稳态情况下,血液浓度与效应部位浓度不存在平衡,药物进入作用部位需要一定时间,因此血液浓度与效应部位浓度存在一定的滞后,使直接拟合血液浓度与效应成为困难。Sheiner等提出的效应室模型的方法较好地克服了这一困难,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思想就是将经典的药物动力学模型加以扩展,提出一个假设的“效应”室(effect compartment)。求出药物动力学参数后,给予K eo —初始值,可通过一定数学模型,估算出效应室浓度,结合效应观测值就可拟合合适的效应模型,通过拟合可以求出K eo值及效应模型参数。图5‐7 A ﹒浓度(—)和效应(…)的时间过程B ﹒浓度与效应作图显示一滞后环C ﹒效应室浓度与效应拟合图。

……
——《临床药理学新论》
书名:《临床药理学新论》
栏目:临床药理学新论 > 第5章 临床治疗药物监测的应用与评价 > 第3节 药动‐药效学结合模型研究
作者:魏 伟
参编:李一石,苏炳华,曹立亚,曾繁典,凌树森
页码:196-200
版本:1
出版时间:2004-04-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