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
1[病因学]三、饮食因素 |
饮食是机体摄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饮食不当又是导致疾病发生或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脾脏和胃,分别主运化水谷精微和受纳腐熟水谷。故常在饮食所伤中先受损,继而累 |
![]() |
2[生理学](五)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时的脾功能 |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H)脾脏最基本的病理改变就是脾大与脾亢,脾脏的过度充血致脾脏肿大,肿大的脾脏使脾的吞噬功能增强而出现脾功能亢进,但是这种脾亢的说法并非准确,肿大的脾脏的各 |
![]() |
3[诊断]【诊断】 |
由锐器所致的开放性损伤,多见于战时,子弹或弹片不论从何处进入腹腔,都有可能伤及脾脏。闭合性脾破裂根据明显的左上腹部或左季肋部外伤史,并可有局部的软组织挫伤与肋骨骨折,以及 |
![]() |
4[治疗]三、我国器官移植立法现状及其突破 |
我国器官移植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70年代应用于临床,迄今为止已开展了肾脏、肝脏、心脏、肺脏、胰腺、脾脏、角膜、骨髓等20多种同种异体器官移植。其他器官移植也取得较好 |
![]() |
5[治疗]第二节 脾脏手术的麻醉 |
脾脏是一个免疫器官,胎儿脾脏造血功能出生时已被骨髓取代,但体内免疫器官和免疫组织是否能替代脾脏的免疫功能,尚待研究。就单个孤立器官而言,脾脏的作用不如其他一些脏器重要,但 |
![]() |
6[治疗]第二节 正常解剖及影像学涁点 |
脾实际上是一个网状内皮系统器官,是位于左上腹部后外侧的一个实质性脏器,其长轴约平第十肋,正常时下界不超过左肋弓。内侧面微凹,称为脏面,其中间为脾门,是由脾动脉、脾静脉、淋巴 |
![]() |
7[病理学](五)造血系统的病理改变 |
1 ﹒脾脏的形态改变据一般记载,烧伤后脾脏的改变有充血、出血、脾小体灶性坏死,脾梗死,浆细胞反应、网织细胞增生、嗜酸性细胞减少、急性脾大,以及脾小动脉淀粉样物质形成等。但半 |
![]() |
8[速览]四、脾 肿 瘤 |
脾肿瘤(tumorofspleen)少见,分良性与恶性两种。良性肿瘤如血管瘤、淋巴管瘤、错构瘤、纤维瘤、脂肪瘤等,多为单个。小的肿瘤可无症状体征,偶尔在切除的脾脏标本中或尸检时发现。 |
![]() |
9[护理]脾功能亢进 |
脾在上腹左侧,与肝脏相对,与中医说法不同,中医认为是“左肝右脾”。对于脾脏的功能,西医与中医各有其说。所以,脾功能亢进是种病名。因为多种疾病可发生脾功能亢进,所以也有人将其 |
![]() |
10[生理学]3.生化变化 |
另外有一些研究对人类在睡眠剥夺时的某些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在睡眠剥夺期一些生化指标如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其相关化合物、儿茶酚胺产物、血细胞比容、血浆中葡萄糖、肌酐 |
![]() |
11[治疗]第四章 脾脏和门静脉系统的再次手术 |
尽管近年来提出了脾切除手术后的暴发性感染(OPSl)问题,引起对脾切除指征的许多争论,但是在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人、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巨脾或门脉高压症病人、少数血液病和病理性脾 |
![]() |
1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
潜伏期多在6周至4个月之间,最短10日,最长可达9年。主要为长期不规则发热,可分别有持续、间歇或弛张等热型,部分病例伴寒战、出汗。其间病人常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盗汗、乏力,皮 |
![]() |
13[治疗]第二节 MR检查技术 |
脾脏是位于左上腹的实质性脏器,检查技术与肝脏相似。通常用体线圈,自旋回波序列(SE)T1加权,质子加权和T2加权。少数病人也可加用反转序列(IR)或T1加权去脂肪序列。对于需要增强扫描 |
![]() |
14[治疗]二、脾转移性肿瘤 |
脾转移性肿瘤是指起源于非脾系统的恶性肿瘤,不包括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脾转移性肿瘤发生率远较淋巴结、肝、肺等脏器低,可能是由于脾脏具有抑制转移恶性细胞增殖的功能 |
![]() |
15[并发症]六、转移性脓肿 |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能发生转移性脓肿,可转移到任何器官或任何部位。一旦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发生持续性发热,应立即进行严格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比如:CT扫描或者铟标记的白细胞 |
![]() |
16[诊断]【临床表现及诊断】 |
脾原发性恶性肿瘤早期无特殊临床症状,就诊时常呈晚期癌肿状态,在左上腹可触及肿块时多已有扩散。主要临床表现为脾脏迅速肿大,在脐水平上下,表面凹凸不平呈结节状,质地硬,活动度小 |
![]() |
17[病理生理]三、细胞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 |
外周血涂片是确立T‐LGL诊断的重要标准。特征性的表现为:大颗粒淋巴细胞数目增多,通常这些增多的LGL与正常的淋巴细胞相比体积稍大,胞浆丰富色暗淡,内有明显的嗜天青颗粒。组织 |
![]() |
18[诊断]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
脾脏病理显示肿瘤细胞可浸润于白髓和红髓的滤泡后边缘区,呈结节状,结节中心以小细胞为主,较大细胞分布在结节外周,形成特征性的双带状结节结构。在以上特征中,前3点是怀疑本病的 |
![]() |
19[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
脾脏血管瘤早期无自觉症状,部分病例因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而就诊。瘤体中央坏死者则常合并贫血、低热、消瘦、左上腹疼痛。部分脾脏海绵状血管瘤与胃底粘连,致使胃壁受累 |
![]() |
20[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
脾脏淋巴管瘤在脾脏良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居第二位。海绵状淋巴管瘤与脾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征象十分相似,区别在于前者腔隙内的液体是淋巴液而非血液。临床上小的脾淋巴管瘤可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