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参与止凝血过程的几乎所有凝血因子、凝血调节蛋白(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α2 -巨球蛋白)和纤溶系统成分(纤溶酶原、α2 -抗纤溶酶)均在肝脏合成,而循环中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和纤溶酶原活化剂则主要在肝脏清除。因此,肝脏在止凝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当肝脏疾病时,从没有活性的酶原性凝血因子到激活的凝血因子、从抗凝成分到纤溶各个阶段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反映到实验室检查则表现复杂多变的异常,包括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纤维蛋白原质和量的异常、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缺乏和功能受损、血管内凝血和纤溶亢进等。急性、严重的肝细胞损害(急性重型肝炎)可出现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FDP增高,以及FⅤ、FⅦ和AT水平的降低。目前认为急性重症肝炎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原因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

  1. 坏死肝细胞释放促凝物质(凝血前物质)增多;
  2. 肝炎病毒诱导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上的组织因子高表达;
  3. 内毒素、炎症介质(IL-2、TNF等)的释放;
  4. 激活的凝血因子在低血流量的血管入口处堆积;
  5. 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及肝素辅因子-Ⅱ的水平降低。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9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