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猩红热样红斑

    本病为一种急性发疹性疾病,皮疹为细小红斑,相互融合成片,弥漫性分布,类似猩红热皮疹。发疹前常有发热、咽喉疼痛等前驱症状。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多种病因,主要为药物过敏和感染。药

    21
  • 复发性疼痛性红斑

    Tsuboi(1988年)报道1例70岁妇女,四肢反复发作疼痛性红斑50年,患者20岁时第1次发作,未治疗,持续2年后红斑消失,近5年来又发作,为疼痛性水肿性红斑,主要分布于四肢关节伸侧面,曾拟诊为类

    22
  • 掌红斑

    本病少见,1929年Lane报道1例,有家族史,为显性遗传病。本病又称Lane病(Lane's disease)、红掌(red palms)。本病有多种原因引起,常见有内脏病变和其他皮肤病,见于胰腺癌转移至肝脏、酒

    23
  •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灰皮肤病)

    1957年Ramirez首先描述本病,称之为灰皮肤病(ashy dermatosis)。本病又称色素性苔藓(lichen pigmentosus)、慢性黑皮病性图状红斑(erythema chronicum figuratum melanodermicum)。

    24
  • 单纯性回状红斑

    本病表现为淡红色至鲜红色不规则细环状红斑,Jadassohn称之为单纯性回状红斑,又称血管神经性环状红斑。好发于青年,女性居多。临床症状初起为淡红色小丘疹,离心性扩大,形成环状,环

    25
  • 慢性游走性红斑

    慢性游走性红斑(Erythema Chronicum Migrans)又称游走性红斑(erythema migrans)。为Lyme病皮肤表现之一。Lyme病为虫媒传播疾病,病原体为伯氏包柔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蜱

    26
  • 风湿性环状红斑

    1831年Bright注意到风湿热患者中出现环状红斑皮损,1889年Cheadle称其为风湿轮廓状红斑(erythema marginatum rheumaticum)。本病为风湿热的皮肤症状之一,发生于风湿热活动期,是诊

    27
  • 家族性环状红斑

    本病最初为Darier(1916年)在报道离心性环状红斑病例中记载了一对双胞胎患儿,之后Fox作为持久性回状红斑进行了描述。1966年Beare报道2例婴儿,发生在同一家族中,认为是显性遗传基

    28
  • 婴儿环状红斑

    本病最初为Peterson(1981年)描述,并报道1例男婴。本病为发生于婴儿期的环状红斑,病因不明,皮损可反复出现,可能是对某些抗原物质的超敏反应,可自行缓解,病程数月至数年。国内顾有守

    29
  • 可浸出核抗原性环状红斑

    Graham等将可浸出核抗原相关的环状红斑从环状红斑中分出,作为一种独立的红斑病。可浸出核抗原有SSA(Ro)、SSB(La)、U1RNP、Sm、SCL-70、Jo1等抗原。抗SSA(Ro)抗体与环状红斑的关系

    30
  • 匐行性回状红斑(甘默尔病)

    1953年Gammel首先将其匐行性回状红斑(Erythema Gyratum Repens)作为一种奇异红斑症进行描述。本病又称甘默尔病(Gammel's disease)。红斑呈同心圆状、水纹状、图案状向外扩展,波

    31
  • 离心性环状红斑

    离心性环状红斑由Darier于1916年首先命名。本病又名持久性回状红斑(erythema gyratum perstans)、持久性渗出性红斑(erythema exudativum perstans)、持久性轮廓状红斑(erythema

    32
  • 新生儿暂时性萎缩性回状红斑

    本病Gianotti(1975年)首先报道,为一原因不明伴有皮肤萎缩的新生儿红斑。国内张可力(1983)报道1例,为2个月男婴。刘梦飞等(1990年)报道1例,为20天男婴。本病可能为新生儿红斑狼疮的一

    33
  • 新生儿红斑

    本病早在15世纪就为Bartholomaeus Metinger描述。本病又称新生儿中毒性红斑(toxic erythema of newborn)、消化不良性红斑(dyspeptic erythema)、过敏性新生儿红斑(erythema neon

    34
  • 中毒性红斑

    本病为多种原因引起的全身性泛发性红斑,常见于儿童和青年。病因及发病机制常为食物(鱼、虾、蟹、可可、草莓等)过敏,其次为药物(磺胺、巴比妥、颠茄、血清制剂等)过敏和内脏疾患(风

    35
  • 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

    1922年Stevens-Johnson首先报道该病,作为重症型多形红斑列入多形红斑病,皮肤出现大疱,有典型或不典型靶形损害和广泛的黏膜损害,伴有发热、内脏损害等全身症状。本病好发于早春

    36
  • 多形红斑: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参考

    1860年von Hebre首先报道本病,称渗出性多形红斑,即现在的多形红斑轻症型,或称合并单纯疱疹多形红斑。1922年Stevens-Johnson报道了重症型病例,称Stevens-Johnson综合征。1965年Lyell描述了另一型重症型多形红斑,称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又称莱尔综合征。以上3型在临床和组织学上反映了疾病不同的严重程度,可以看作一个疾病从轻到重的病谱分布。

    37
  • 红斑性肢痛病

    红斑性肢痛病是一种由微热和运动促发的阵发性肢端皮肤血管扩张、潮红、局部温度升高,伴灼热和疼痛感为特征的少见病。1878年Mitchell提出erythromelalgia这一名称。同义名有

    38
  • 持久性隆起红斑

    本病为慢性有纤维化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目前多认为是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一个亚型。其特点是肢体伸侧多发性持久性红色、紫色及带黄色的丘疹、纤维化性斑块与结节,常对称分布

    39
  • 着色性口周红斑

    本病由Brocq(1923年)首先描述,其发病原因尚不太清楚,可能与对化妆品的某一成分(香料)的光毒反应有关,常见于有皮脂溢出和酒渣鼻倾向的妇女。本病的临床特点是口周部位的红斑和弥漫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