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66年Rashkind用球囊扩张卵圆孔未闭造成房间隔缺损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取得了很好的姑息性治疗效果以来,介入治疗技术开始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中,尤其是1997年美国Amplatzer封堵器获得FDA批准,开始应用于临床。并相继有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房间隔封堵器、室间隔封堵器的问世。目前多种先天性心脏病都可以通过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以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镶嵌”手术等,下面分别加以介绍。术后残余分流是评价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