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辅助检查](三)CK 及CK‐MB 的临床应用

德国Lohmann在1934年就已发现CK对急性心肌损伤有较特异的关系。法国Dreyfus等人在1960年首次用CK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他们观察到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清CK活性升高。CK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是一个敏感性高但不够特异的指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一直是个难题。因术后由于心包心肌损伤,心电图所示的ST‐T改变往往难以辨认是否由急性心肌梗死所致。术后血清CK‐MB活性持续存在到术后28小时以上,或先未测出CK‐MB活性,其后又突然测出CK‐MB活性,这些都提示有急性 ......

——《冠心病》
书名:《冠心病》
栏目:冠心病 > 第二篇 诊断技术 > 第二十二章 急性心肌梗死的生物化学诊断 >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血清酶学检查及其诊断意义 > 四、肌酸激酶(CK)
作者:陈在嘉 高润霖
参编:朱清於,唐朝枢,张英珊,宋来凤,陈在嘉
页码:554-55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