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力衰竭的认识,人类至少经历了三个阶段:20 世纪70年代以前为解剖学阶段,那时认为心衰是心肌收缩力减弱的结果,因此治疗的核心自然为洋地黄强心药及利尿剂。20 世纪70~90年代为血流动力学阶段,由于心导管和心腔内压力测定以及心脏电生理的开展,人们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发展到血流动力学阶段,发现心力衰竭时心脏前后负荷压力、容量及阻力的变化,治疗核心增加为血管扩张剂及非洋地黄正性肌力药物。20 世纪90年代以后为心力衰竭的神经体液阶段,人们开始认识到心衰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特别是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