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三、VPB的临床意义和危险分层

早期的Lown分级对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度的分层忽略了病人心脏和全身整体临床情况,而片面强调了室性早搏频发及复杂程度。已有的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应首选I CD,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总的来说不可靠,其中:CAST试验已提示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改善病人预后,且显著增加器质性心脏病伴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死亡风险。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即β受体阻滞剂,为降低心肌梗死后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猝死和总死亡率的有效抗心律失常药物,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一级预防的首选药物。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拉帕米可用于终止QT间 ......

——《心脏病学实践2006---规范化治疗》
书名:《心脏病学实践2006---规范化治疗》
栏目:心脏病学实践2006---规范化治疗 > 第五篇 心律失常 > 第五十二章 室性早搏治疗的新概念
作者:胡大一 马长生
参编:胡大一,高润霖,龚艳君,霍勇,李焱
页码:441-443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