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辅助检查]隐匿性传导

1948年Langendorf在他题为“隐匿性传导:受阻滞冲动对随后冲动形成与传导的影响”一文中提出这一名词,1949年Lins用微电极技术证实了隐匿性传导的存在。当激动沿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细胞间传导时,由于传导受阻未能引起心房和(或)心室的除极并形成P波或QRS波,此现象在心电图中不能表现出来,但它产生了一次局部兴奋,并对下一次激动的形成和(或)传导产生影响,由此引起各种心电图现象甚至复杂心律失常。该期前收缩在交界区发生隐匿性传导,虽未下传心室,但使其后的P‐QRS波发生一过性传导改善,PR间期和QRS ......

——《黄宛临床心电图学》
书名:《黄宛临床心电图学》
栏目:黄宛临床心电图学 > 第12章 常见的心电现象
作者:陈新
参编:孙瑞龙,王思让,张澍,黄宛,杨虎
页码:218-221
版本:6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