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生理状态下,窦房结、心房内传导组织、房室交界区、希普系统的心肌细胞都具有4相自动除极的能力,当细胞内电位逐渐升到阈电位水平即可激发一次新的动作电位。自律性的高低取决于4相除极的速度,最大舒张电位和阈电位水平。正常时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控制整个心脏。有效不应期反映膜的除极化能力,主要取决于膜对Na +的通透性,其缩短有利于兴奋的发生而引发心律失常。传导缓慢和单相传导阻滞还容易造成折返:在环形通路的基础上,一侧通道内发生单相传导阻滞区,兴奋性在另侧通道传导而速度缓慢,当其沿环形通路逆向传导到单相传导阻滞区时, ......

——《老年心脏病学》
书名:《老年心脏病学》
栏目:老年心脏病学 > 第八篇 老年心律失常 > 第五十九章 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
作者:王士雯 钱方毅 周玉杰
参编:丁立刚,于心亚,马一鸣,马力,马长生
页码:902-903
版本:3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