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四、临床病理与发病机制

绿长尾猴、猕猴、狒狒等均对埃博拉病毒高度易感,无论胃肠道、呼吸道还是腹腔感染均可致病并导致死亡。死亡后发现内脏出现出血点,如牙龈、口腔粘膜、胸膜、肠浆膜面、睾丸被膜等,小肠与结肠出血并有溃疡形成,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颈部及腹股沟淋巴结也受累。埃博拉出血热的主要症状及其与马尔堡热(Marurg fever)、拉沙热(Lassa fever)、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rimean‐Congohaemorrhagic fever)的鉴别,由于临床上有时很难将它们区别,因此需注意流行病学史,必要时进行病原学有关 ......

——《现代诊断微生物学》
书名:《现代诊断微生物学》
栏目:现代诊断微生物学 > 第二篇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 第三十三章 其他新发现的传染病病原 > 第五节 埃博拉出血热的微生物学检查
作者:刘锡光
参编:何晓青,洪秀华,毕胜利,李若瑜,高屹
页码:935-936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