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四、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弯曲菌经口感染,该菌耐酸,易通过胃屏障,在小肠上部由于胆汁丰富且为微氧环境,有利于该菌生长繁殖。动物实验与直肠活检显示,肠黏膜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点状出血,少数有溃疡及隐窝脓肿,小肠绒毛萎缩,黏膜固有层有以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尸检可见病变波及全肠道,呈弥漫性、出血性坏死及炎性渗出,可有隐窝脓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病变与溃疡性结肠炎类似。空肠弯曲菌Penner O ∶ 19型与GBS关系最密切。 ......

——《感染性腹泻病》
书名:《感染性腹泻病》
栏目:感染性腹泻病 > 第五章 细菌性腹泻 > 第五节 弯曲菌性肠炎
作者:聂青和
参编:翁心华,李梦东,魏承毓,王全楚,王素萍
页码:325-326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