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文献资料]第二章 相容性溶质概述

相容性溶质( compatible solute )一词最早由澳大利亚人Brown和Simpson于1972年提出[ 1 ] ,泛指与细胞体系相容而不影响其他生物大分子功能的溶质[ 2 ] 。这类物质在生理pH范围内通常不带电荷,为极性、高度水溶性、没有活性基团的小分子物质[ 3 ] ,因此称之为“相容性溶质” 。由于翻译差异,在部分中文文献中采用“可相容的溶质” 、 “相似相容物质”等词。截至目前,人类已从极端微生物如古菌、细菌、真菌体内发现了数十种相容性溶质,此类物质主要在极端条件下如高温、低温、高压 ......

——《相容性溶质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
书名:《相容性溶质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
栏目:相容性溶质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 > 上篇 总 论
作者:厉保秋
参编:高继友,厉凌子
页码:25-26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