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三、特殊设计的起搏导线

电极在心内膜局部定位后,将经过早期急性阈值变化期(阈值增高),最终达到慢性阈值期(阈值降低),这个过程为电极的成熟期。一般非激素电极植入后数天内,起搏阈值便可增高,在1个月内常可达到峰值,通常不超过6个月。非激素电极的阈值演变过程明显,其峰值可用电荷阈值表示,通常其增高超过植入时的3~5倍。大多数急性期阈值增高是由于电极头部周围组织水肿和纤维增生,产生不传导刺激的反应层和(或)局部慢传导层所致,阈值增高的程度与电极和刺激敏感组织之间的距离呈正相关,这对慢性期阈值的演变也将产生不良影响。少数早期阈值增高是由 ......

——《介入心脏病学》
书名:《介入心脏病学》
栏目:介入心脏病学 > 第六篇 心脏起搏、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与再同步化治疗 > 第96章 人工心脏起搏的基本概念 > 第2节 心脏起搏导线
作者:马长生 霍 勇 方唯一 董建增
参编:胡大一,朱国英,杨延宗,吴书林,张澍
页码:1289-1291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