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四、发病机制

血液动力改变:当肝静脉压显著升高,超过胆汁分泌压时,胆汁流明显下降。窦膜Na+‐K+‐ATP酶活性改变:乙炔基雌二醇、氯丙嗪及单羟胆汁酸等可增加膜内胆固醇含量,减少膜内脂质流动性,进而降低膜Na +‐K +‐ATP酶活性,减少胆汁生成。窦膜转运器表达下降:雌激素等可抑制窦膜转运器NTCP和OATP的表达,胆盐等摄取减少。肝细胞通透性增加:药物性胆汁淤积常伴有肝细胞和胆管细胞损伤,导致细胞通透性改变,使胆汁成分回流至血液。肝细胞膜极性改变,很多酶和转运器从毛细胆管面转移至窦面和侧面,使得部分已进入肝细胞的底 ......

——《肝脏病手册》
书名:《肝脏病手册》
栏目:肝脏病手册 > 第十二章 胆汁淤积
作者:陈岳祥 张兴荣 谢渭芬
参编:王雨田,王俭,叶萍,刘玉兰,刘苏
页码:107-10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