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二、耐 药 机 制

1957年发现了有效的治疗药物甲硝唑(metronidazole),其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大致为:甲硝唑以简单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后会呈现电子受体的特性,能和氢化酶体竞争PFOR产生的电子,并使药物硝基活化,引起细胞的破坏。临床上判断耐药的标准是应用甲硝唑一个疗程后治疗无效,耐药虫株根据其生长培养条件分为厌氧耐药株和需氧耐药株,两者的生化特征不同,多数临床上发现的耐药株属于需氧耐药株。推测其可能的机制是耐药株末端氧化酶(terminaloxidases)对氧的亲和力下降或氧清除系统(oxygenscaven g ......

——《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
书名:《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
栏目: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 > 第四篇 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耐药性与检测方法 > 第三十章 原虫的耐药性及检测 > 第一节 阴道毛滴虫的耐药
作者:张卓然 夏梦岩 倪语星
参编:王镇山,沈继龙,杨彤,杨世杰,金红
页码:361-36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