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一)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胃癌发生的组织学途径

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胃癌发生的机制,Parsonnet曾提出3种假说:①细菌代谢产物直接转化胃黏膜细胞。决定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发生哪一种类型胃炎的原因尚不清楚。根据这一理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高胃泌素血症将导致高酸分泌,而幽门螺杆菌不适宜在低pH环境下生长,高酸分泌保护胃免受幽门螺杆菌大范围定植,因此在胃体生长的幽门螺杆菌较少,由此而引起的胃体炎症也较轻。反之,在酸分泌水平降低的患者,无论其低酸原因是由于基因组成、环境因素或是抑酸药物的作用,幽门螺杆菌均很容易在胃体找到立足点,主要表现为胃体为主的胃炎或 ......

——《2006消化系统肿瘤新进展》
书名:《2006消化系统肿瘤新进展》
栏目:2006消化系统肿瘤新进展 > 第十一章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 [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胃癌的可能机制]
作者:蔡洪培 陈岳祥 谢渭芬
参编:王俭,王兴鹏,王明荣,刘全达,刘苏
页码:113-11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