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第二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908年Buerger对此病作了深入研究,1924年进一步提出了本病的病理变化由早期的动脉急性炎症,逐步发展为血栓和全动脉炎的新观点。本病是以肢体中、小动脉为主的慢性、节段性、周期性发作的炎性闭塞性疾病。3 ﹒第三期(坏疽期)病人症状持续加重,患肢趾(指)端发黑,干瘪、坏疽、溃疡形成。超声多普勒检查:可发现患肢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同时,还能作节段性测压,以了解病变部位及缺血的程度。方法是患者平卧,患肢抬高45 °,维持1~2分钟,然后双足下垂于床边4~5分钟,同时双足和足趾向上、下、内、外各方向运动10 ......

——《疼痛诊疗学》
书名:《疼痛诊疗学》
栏目:疼痛诊疗学 > 第十二章 周围血管性疾病
作者:谭冠先
参编:黄宇光,胡兴国,陈庆廉,马正良,冯智英
页码:161-16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