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非免疫因素包括内分泌因素与物理因素,紫外线照射、局部皮肤损伤(包括日晒、手术、拔毛等)、月经、精神紧张和发热性疾病等都可成为潜伏HSV再活动的触发因素。在接受诱导信号时,病毒基因组或亚病毒颗粒沿神经移行到敏感的上皮细胞,再通过另一未知机制转递到上皮细胞,一旦进入上皮细胞,病毒即开始它的繁殖和复制周期。皮肤损害的特点为病毒介导的细胞死亡和相应的炎症反应,表现为感染细胞呈气球样变性,细胞变性或核染色质浓缩,并失去完整的胞质膜,形成多核巨细胞。在大多数宫颈癌中可查到人乳头瘤病毒的DNA,因此有人提出HSV2型和 ......

——《实用传染病学(第三版)》
书名:《实用传染病学(第三版)》
栏目:实用传染病学(第三版) > 第十章 病毒性疾病 > 第十节 单纯疱疹
作者:李梦东 王宇明
参编:牛俊奇,吴观陵,贾杰,斯崇文,白雪帆
页码:330-331
版本:3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