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三、唑类抗真菌剂耐药机制

真菌对唑类的耐药机制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药物靶酶的质和量发生了变化,包括靶酶结构变化致使亲和力降低以及靶酶产生过多。其二是细胞膜对唑类药物通透性改变,主要原因是药物外排泵基因过度表达。上述两种耐药机制并不一定单独存在,实际上对唑类药物高水平耐药的假丝酵母菌常存在多种耐药机制。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机制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方面可能还有一些机制和突变未被发现,另一方面已知的耐药机制的详细调节过程并不十分清楚。在唑类药物的选择作用下,某一低水平耐药菌株被选择出来成为优势菌群,在持续的选择压力下,又选择出高水平耐 ......

——《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
书名:《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
栏目: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 > 第四篇 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耐药性与检测方法 > 第二十七章 真菌耐药性及检测 > 第四节 耐药机制
作者:张卓然 夏梦岩 倪语星
参编:王镇山,沈继龙,杨彤,杨世杰,金红
页码:339-340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