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认为,对于沉溺于互联网的患者,他们的过度使用行为可以看作为一个(不充分)的压力应对策略。还有学者认为,互联网依赖的人们使用互联网作为一种应对心理发展相关问题的机制,特别是Eriksonian所描述的第五阶段(身份认同)和第六阶段(亲密)危机。对台湾大学生的研究发现,互联网依赖的学生在这些危机的解决方面得分低于未表现出互联网依赖的学生。结构研究方面,国内Yan等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左前扣带回皮质、左后扣带回、左岛回和左舌回的灰质密度降低。网络成瘾者在决策制定上的良好表现显然有别于病理性赌博和物质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