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相关性肾病发病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关于其分子生物学机制鲜有报道。也有研究提示红细胞的氧化应激、动脉粥样硬化栓塞、间质性肾炎、肾小球内皮细胞凋亡、抗凝药对肾小球的直接损害等均在抗凝相关性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 12 ] 。抗凝相关性肾病由于其临床隐匿性使得临床医生对其认知度不高,但其可使患者的短期和长期病死率显著增加,近年来逐步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当患者出现过度抗凝,且发生不明原因的急性肾损伤时应高度怀疑发生抗凝相关性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