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三、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后脱位

其发生机制与前者相反,是属于颈椎过伸性损伤的一种。由于齿状突骨折后向后移位,以致脊髓后方的有效间隙明显减少,而使其与相邻的颈髓神经易遭受挤压损伤,因之死亡率及四肢瘫痪率较高。X线正位、侧位及开口位均可显示齿状突骨折及其移位情况。CT及MRI检查亦有助于诊断及对脊髓损伤的判定。对骨折脱位应先试以非手术疗法,即在颅骨牵引下先使齿状突复位,而后在略向前屈状态下轻重量持续牵引4~6周,再改用头-颈-胸石膏(前屈位)固定2~3月。较前者为差,尤以合并脊髓神经受压者,且治疗后后遗症者亦相对为多,主要因为寰枢不稳定及齿 ......

——《中医药治疗颈痛》
书名:《中医药治疗颈痛》
栏目:中医药治疗颈痛 > 各 论 > 第九章颈椎骨折脱位 > 第十一节 寰椎脱位
作者:孙树椿
参编:孙树椿,王海军,齐越峰,张军,张清
页码:227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