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四、细菌及其毒素诱导的模型

细菌与气道上皮细胞相互作用以及细菌诱发气道炎症机制的体外研究,提示可以用细菌进行COPD模型的复制。1999年许浒等报道了用肺炎克雷伯杆菌或肺炎链球菌反复鼻腔内滴注构建大鼠COPD模型。作者用浓度为6 × 108CFU/ml的上述细菌菌液0.1ml经鼻腔注入Wistar大鼠的气道内(2次/周,持续2个月),持续观察16周。结果发现滴注4周后可见单位面积的细支气管数量减少,呼吸性细支气管管腔狭窄和闭塞相对增多。可见管壁杯状细胞增生,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明显增多,局灶性肺泡隔破坏,多个肺泡相互融合成肺气肿。 ......

——《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鉴析》
书名:《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鉴析》
栏目: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鉴析 > 第三章 实验和临床研究方法 >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物模型
作者:万欢英
参编:李敏,李庆云,万欢英,王玺,邓伟吾
页码:31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