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第三节 人乳头瘤病毒的致癌作用及机制

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最早是由Zur Hausen等人在1981年完成的,在他们的这项长期、对照的流行病学研究中,认为HPV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在后来的研究中,逐步证实了乳头瘤病毒家族成员的不同特性,在生殖道疣状物和喉乳头瘤中分离出特殊型别的乳头瘤病毒,以及核酸杂交技术的应用,使研究者能够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干预乳头瘤病毒感染和肛门生殖道癌的方法。紧接着,研究者在一系列实验中证实了病毒癌基因的表达对于维持宫颈癌细胞系的恶性表型是必需的。这种后滞现象表明病毒需要肿瘤的诱导,但它的持续存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防治》
书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防治》
栏目: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防治 > 第一章 人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
作者:刘锡光 刘 忠 田厚文
参编:马丁,王恩杰,田厚文,冯靖,冯力民
页码:43-4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