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性心肌病(obesity cardiomyopathy)于1933年由Smith和Willus首先报告。1985年才正式将肥胖引起的心功能紊乱命名为本病。肥胖者因广泛的脂肪浸润影响心脏舒缩功能和心肌营养,患者的冠状动脉和右室表面大量脂肪浸润,室壁呈离心性肥厚,心肌细胞弥漫性肥大。过度肥胖常伴有通气不足综合征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血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易发生呼吸性酸中毒、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肥厚。患者早期可无症状,心功能代偿期一般为10~15年,但可发生心室肥厚,晚期出现气促,端坐呼吸,腹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