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文献资料]第十五节 吡喹酮治疗鸭后睾吸虫病

鸭后睾吸虫病是由后睾科(Opisthorchiidae)吸虫寄生于鸭肝胆管和胆囊内而引起的疾病,以宿主肝功能受损为主要特征,病鸭消瘦、食欲减退、卧地不起,往往因为和其他寄生虫混合感染而导致死亡。我国常见的后睾科吸虫有台湾次睾吸虫(Metorchis taiwanensis)、东方次睾吸虫(M ﹒ orientalis)和鸭对体吸虫(Amphimerusanatis)。报道我国鸭台湾次睾吸虫感染率为2.06%~15.00%。A组:吡喹酮10 mg · kg - 1。结果表明,应用吡喹酮30 mg · kg - 1口服治疗人工感染雏鸭台湾次睾吸虫病,治愈率可达100.0%,明显优于阿苯达唑,可作为治疗台湾次睾吸虫病的首选药物。

……
——《抗蠕虫药吡喹酮的研究与应用》
书名:《抗蠕虫药吡喹酮的研究与应用》
栏目:抗蠕虫药吡喹酮的研究与应用 > 第八章 吡喹酮应用于动物寄生虫病
作者:黄一心 肖树华
参编:陈名刚,管晓虹,黄一心,梁幼生,钱承贵
页码:462-463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