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的治疗目标与许多慢性疾病类似,即急性发作期快速控制症状、使疾病完全缓解;预防复发,消除残留症状;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首先,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除了心境障碍,常伴有行为、感知以及认知功能的障碍。因此成功的治疗需要全面改善所有这些症状;其次,疾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发作形式、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伴发精神病性症状、合并其他疾病、急慢性环境应激等;此外,个体间的病程形式也不尽相同,使得治疗也更为复杂。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药物也许仅在疾病的某个阶段是有效的,某些药物也许还会导致疾病转向发作。双相障碍的治疗传统上分为急性期治疗,包括躁狂发作、混合发作、抑郁发作的治疗,以及预防复发的维持治疗。如果患者目前表现为抑郁而接受治疗,但存在双相障碍家族史,应考虑双相障碍诊断的可能。在此基础上,应对患者及他人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据此评估结果来决定合适的治疗场所,如需住院治疗还是门诊治疗。 表4‐3‐3 双相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评估要点 注:摘自:美国精神病学协会“重症抑郁障碍实用治疗指南” 修订版 治疗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因此,从第一次接触患者开始,便应重视建立并维持一种良好的“治疗联盟” 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