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Bischoff与Dedrick对巴比妥类药物进行了人体内动态的研究,从此开创了生理药动学模型的工作。为了克服组织匀浆稀释后对蛋白质结合率带来的影响,提出一种“有效蛋白分数”(effective protein fraction,EPF)的概念,并假定求得的EPF只要简单乘以稀释倍数即能得到真正的有效蛋白分数。他们研究的生理学模型中含有13个生理学室。将体外实验数据代入生理学模型作计算模拟,结果按这种生理学模型求出的血药浓度估算值与实测值十分相符。上述实验证明,可以用生理学模型较细致地解析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