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高效、低毒治疗药物的靶点应当是能够针对偏头痛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目前,虽然对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认识其病理机制进展对研究与开发新药还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有关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至今仍未完全定论,其病因和发病过程涉及许多不同的因素。但应用这些实验模型,在分子水平、离体或整体水平探讨偏头痛的病理机制,以及抗偏头痛的新药研究与开发都有重要意义。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因而预防发作很重要。可供选用的药物有5‐HT2受体阻断药(美西麦角、苯噻啶)、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钙拮抗药(氟桂利嗪、尼莫地平)、抗抑郁药(阿米替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