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文献资料]三、核酸代谢

疟原虫依赖宿主嘌呤参与核酸合成和能量代谢的途径在理论上讲可受化疗药物的攻击。尽管在红细胞内ATP是主要嘌呤,但有足够证据表明,ATP代谢所产生的次黄嘌呤是恶性疟的主要嘌呤源,因此次黄嘌呤补救途径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抗疟药靶标。恶性疟原虫有以下几种补救途径酶类: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腺苷琥珀酸合成酶和次黄嘌呤脱氢酶[ 26 ]。疟原虫细胞色素b的还原中心结构与哺乳动物细胞不同,可能是抗疟药选择作用及疟原虫对经典的线粒体抑制剂不敏感的原因,阿托喹酮的作用靶点可能是细胞色素bc1复合物(复合物Ⅲ)[ 41 ]。

……
——《药理学进展.2001》
书名:《药理学进展.2001》
栏目:药理学进展.2001 > 抗疟药靶标的研究进展
作者:苏定冯 缪朝玉 王永铭
参编:
页码:237-239
版本:1
出版时间:2002-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