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文献资料]二、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机制

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浦肯野纤维等自律细胞活动改变以及非自律细胞异常自律机制形成。正常时窦房结自律性最高,可通过抢先占领( pre-occupation )抑制其他自律性较低的细胞(如心房传导系统、房室结、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控制全心活动。如果窦房结功能降低或其他自律细胞(又称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升高,均可导致心律失常。心房肌、心室肌这些非自律细胞,当其静息电位水平负值减小到- 60mV以下时,也可出现自律性,产生心律失常。交感神经兴奋、低钾血症、心肌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以及心肌的机械牵拉均可增加4相斜率,从而提高自律性。并在单向传导阻滞区反向导通( C ) ,继续传导,形成折返环路( D )。

……
——《简明药理学》
书名:《简明药理学》
栏目:简明药理学 > 第六篇 作用于心脏和血管系统的药物 > 第二十八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 > 第一节 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基础
作者:戴体俊 徐礼鲜 黄宇光
参编:
页码:338-340
版本:1
出版时间:2014-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