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病理学](一)社会性互动模型(social interaction model)

有四种实验条件:①弱灯光、熟悉的场地(LF),产生的焦虑水平最低;②强灯光、熟悉的场地(HF),产生中等水平的焦虑;③弱灯光、不熟悉的场地(L U),产生中等水平的焦虑;④强灯光,不熟悉的场地(HU),产生最高水平的焦虑。 因此,在第④种情况下,试验者最容易观察到抗焦虑效果,因为这些动物的社会性互动行为减少,焦虑水平高;反过来,在第①种情况下,最容易观察到引起的效果,因为动物的互动行为增加,焦虑水平低。例如,在HF 条件下,增加了由钾离子诱发的海马切片的5‐HT 释放。微透析实验表明,暴露于H U 条件下的社会性互动实验,增加了海马、杏仁核以及内嗅皮层的5‐HT 主要代谢物5‐HI AA 的释放。有研究表明,5‐HT 3受体拮抗剂在许多焦虑的动物模型(包括社会性互动模型)中具有抗焦虑作用,而另有研究表明5‐HT 3受体拮抗剂没有抗焦虑作用。 5‐HT 2受体拮抗剂如酮色林(Ketanserin)、利坦色林(ritanserin)及MDL11939 等,能够拮抗5‐HT 在社会性互动模型中的抑制作用。伊洛培酮(iloperidone)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具有潜在的拮抗5‐HT 2A受体的功能,增加了大鼠社会性互动行为。5‐HT 2C受体激动剂m‐chlorophenylpiperazine(mCPP)减少了LF 条件下的整个社会互动时间,而且能被对5‐HT 2C和5‐HT 2A受体都有高度亲和性的拮抗剂所逆转,如米安色林(mianserin)、赛庚啶(cyproheptadine)等,但酮色林和利坦色林则没有这个作用。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一篇 精神药理学基础 > 第八章 精神障碍的动物模型研究 > 第三节 精神疾病的动物模型 > 三、焦虑的动物模型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145-147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