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的失衡被认为是IBD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特异性抑制促炎因子治疗IBD已成为可能。目前,生物制剂治疗IBD的发展十分迅速,得到了越来越广的临床应用。尤其是各种抑制肿瘤坏死因子( TNF )的生物制剂被应用于IBD (尤其是克罗恩病) ,其中实践时间最久的是英夫利昔。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于2009年发出抗TNF生物制剂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使用增加淋巴瘤和其他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的警示,报告分析监测到的48例发生恶性肿瘤患者中, 50%为淋巴瘤, 80%有抗TNF生物制剂与免疫抑制剂合用史。有报道使用IFX患者出现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脱髓鞘样综合征、视神经炎、横贯性脊髓炎、多发性硬化及吉兰-巴雷综合征。
……